从作家到牧师的灵命进程

2016-04-23 17:21:46   阅读:283次   作者:大漠   来源:旷野呼声

认识周雁羽姊妹很简单,是因为她在博客上写的一篇讲道文章吸引了我。那篇文章是《米菲波设的感恩》。读过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作者绝非一般作者,整个文章透着一股子清新之气,无论就话语的表现方式,还是结构的严谨,主题的深入都那么娴熟老道,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所能写出来的。作为网站编辑,第一要想的就是要把最好的文章选出来,网站就是祭坛,如果把缺胳膊短腿的文章献给主,无疑这是对主的一种亵渎,是一种犯罪,也是对网站读者的一种怠慢和不恭。于是,我便选用了这篇文章,而且因为这篇文章主题的新颖独到而被我做为头题文章发表在网站的推荐栏目上。果然,这篇文章当天的点击率就达到500多次,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文章。接着,我又选用了许多她在博客上的文章。没过多久,经过我的推荐,本站领导的准许,把周雁羽姊妹纳入了本站作者的行列。就此,我们成为同一网站的同工,都在这个网站用文字侍奉我们敬拜的主。

周雁羽姊妹本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曾出版多部散文随笔集,如《香在无心处》、《真水无香》、《月移花影》、《过一天梅花日子》、《像生活一样朴素》等,而且还出版一部中篇小说集《美丽黄昏》,三部长篇小说《秋千女人》、《随风飘荡》、《空巢》以及电视剧本《楼》。此外,蒙主拣选后还写作了一部灵修笔记《读经说话》。这么一位颇具潜质的作家,借用王朔的调侃说法,如果假以时日,稍不留意就可能写出一部令人震惊的“红楼梦”。

然而,叫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一位有可能震惊中国文坛的作家,居然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巨大转身,于2008年受洗归主,并成为被主拣选使用的一个重要器皿。此后,俗世的一切名利地位都与她无关,她的生命,她的才华,她的热血完全融入到传扬主名传扬福音的主赋予基督徒的使命上。她不仅与家人一同接受了福音,和丈夫女儿同时受洗归主,还与弟兄一起创建了青岛新生命教会。这期间,她尽管忙碌,尽管事物繁杂,尽管琐事缠身,但她依然没有忘记自身灵命的增长,她不仅在教会进修培训,完成了BBN圣经学院的学业,且远赴新加坡参加了金链神学院第一届中国大陆传道人密集课程学习班,又在美国良友电台做主持人,而且以顽强的毅力读完了美国展望大学圣经文学硕士的全部课程,于春节前正式被按立为牧师。

从一个作家转身为被主使用的牧师,这对俗世人而言,是不可理解的,人们自然会为她拥有的才华而惋惜。然而基督徒们却都会向她投以羡慕的眼光。但是这对周雁羽姊妹自己而言,这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蒙恩的过程,是一个灵命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快乐,也有悲伤,有眼泪,也有欢笑。酸甜也好,苦辣也罢,这些都不重要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仰望神,因祂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祂。”(诗42:5)周雁羽姊妹最近出版的《仰望》和《守望》这两部书,恰好记录了她的这一蒙神喜悦的心态,恰好记录了她从一位作家到一位牧师的转变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一位从作家到牧师的灵命进程。

周雁羽姊妹的人生之路和很多基督徒一样,是在充满了坎坷和泥泞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窝踩踏和挣扎出来的。她从小就失去了爱她的父亲,此后,她便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她的唯一亲人母亲,按理应该成为她的依靠,她的守护者,可是性格乖戾而暴躁的母亲,一个工作狂的母亲,完全不把她放在眼里,如同对待陌生人那般而无视她的存在。即使在她病卧在床的时候,母亲只是淡淡地瞥视她一眼,说一声:“没事,过一会就好了。”这样的折磨让她心灰意冷,让她几次想到了死。但肉体的磨难却叫她脆弱的心灵一天比一天茁壮,尤其在她孤独无依和濒临死境之时,她想起爱她的父亲。父亲曾被当做“走资派”而遭到游街,遭到批斗。可是就在父亲的追悼会上,那些高呼口号批斗他的那些人,居然在她父亲的灵床前哭得昏天黑地的。这种反常的现象,启迪她开始了对人性与人生的思考,开始对人发生怀疑,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信赖的。

不久母亲改嫁,这更增加了她的困境。本来已经考取了大学,偏偏被母亲和继父剥夺了她上大学的机遇和权利,催促她早点工作,早点离开这个家。这么残酷的事情,别说是发生在一个女孩子身上,就是发生在一个男孩子身上,也是很难让人承受的。于是,一个花季少女,一个十六岁的女孩,从肉体到心灵整个地破碎崩溃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面对如此失魂落魄的一个女孩,母亲居然对她说:“去死吧!厨房里有刀,还有绳子,医务室里还有安眠药,屋子后面有荷花池,再不行,不是还有大海吗?说吧,你想怎么死?!”最后,她选择了安静的死法,紧锁门窗,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着死的来临。结果,也许是母亲的良心发现,也许是骨肉之情的怜悯,她哭喊着叫来邻居砸开了窗户,把她从濒死的绝境中救了出来。

经过这一次的生死劫难,她开始变了,变得坚强起来。用她的话说:“生命里还有父亲的生命,要好好替父亲活下去。”

这些经历,都记录在她在《仰望》一书中的《知心的朋友》这篇文章里。

读着周雁羽姊妹的这些滴血的文字,不禁使我泪湿扉页而怅然长思。从这里,我看到的是人性的罪恶,人类的败坏以及人被罪而扭曲的性格。这种罪恶,不仅在周雁羽姊妹母亲身上有,在我们身上也是存在的。

这时候的周雁羽姊妹,应该说最不能饶恕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了。但是,有一个来自属天的神迹,已经在悄然中降临在她的身上。这个神迹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母亲给她制造的阴影和创伤,紧紧地包裹和烙印在了她的心灵里,这辈子怕是摆脱不掉了。但神迹偏偏在这件事上显明出来。有一天她过生日,她居然拿起电话给母亲打去,流着泪对母亲说:“妈妈,谢谢你生了我,并且把我养大。妈妈,我爱你!”

因为,这时候的周雁羽姊妹已经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了。从她十八岁第一次走进教堂起,她就感觉到内心深处有一种难得的安静。她虽然听不懂牧师所讲的那些道理,但在懵懂的灵魂里开始涌动着一种追求,催促她要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属。于是,她埋头于研究东西方的哲学书籍,研读佛教与道家的经文典籍,也研究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基督教的圣经。但这样的研读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是一个偶然的机遇才使她真正迈向了基督信仰的大门。她有一位要好的姐妹是一位基督徒,第一次向她传了福音。但紧接着她所敬重的一位母辈,从大洋彼岸归来,再一次地向她宣讲了福音,并且还郑重地对她说:“你是上帝的羔羊。”

奇妙就在这时候发生了。这两位姊妹就像主的天使一般,从她们嘴里传达出的福音真理,春雨润物似地渗入到她的意识里。就从这一刻起,心海狂澜,似有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在催促她,让她的脚步走向了教堂。她在教堂里听到的第一首歌是赞美诗里的《恩友歌》,歌声一起,她的眼泪就下来了。这首歌对她本是一首陌生之歌,但聆听时又好似非常地熟悉,尤其歌曲的旋律让她泪花飞溅,那种感动,那种情感仿佛来自天上。当礼拜和听道结束走出教堂时,她居然发现自己内心却充满了平时从未有过的平安和喜乐……

这样的经历大概每个基督徒都经历过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圣灵感动的过程。圣灵的内住,也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周雁羽姊妹正是在圣灵的引领下开始了她新的生命历程。她之所以能够饶恕母亲带给她的创伤,能够对母亲产生感激之情,这一颠覆性的改变,完全来自于神,来自于圣灵的引领。在上帝的眼中,世界上没有一个义人,都是偏行己路。就是说:我们要随时对魔鬼、对罪恶保持足够的警惕。“务要谨守,儆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这一点不仅包括周雁羽姊妹的母亲,也包括周雁羽自己和我们每一个人。

一位哲人说过:“饶恕别人并不容易。上帝不会让我们总是一路平坦。我所知道的是,当一切如意时,并不是真正的信仰,只有当我们的生活轰然倒塌时,我们才有机会树立真正的信仰。”周雁羽姊妹的信仰过程和灵程演变恰恰应验了这句话。神拣选我们,往往是先破碎我们,然后赐予我们一个新的生命。用周雁羽姊妹的话说:“生命在不断地破碎中,不断地被建造而成长着。”

周雁羽姊妹的《仰望》和《守望》这两部书,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象就是破碎与建造。这种破碎源于自己敬拜的主,这种建造的荣耀归于主。她不但记录了自己被主破碎又被主建造的经历,也记录了教会与其他弟兄姊妹被主破碎和建造时所出现的那些奇妙。这些奇妙的破碎与建造,使她处处时时感受到了神的大爱与神的恩典。这让她的笔端凝聚了一腔感恩的情怀。由这种情怀迸溅出的对神学的思考,对教会的思考,对经文的感悟以及对信仰的执著,熔铸出一座从作家到牧师的灵命进程的雕像。这个雕像就是这两部书。

这个雕像是被主塑造出来的,不是自己不是任何人所能塑造的。这里的文字,这里的抒发感怀,这里的议论与思考,这里的字里行间散射出的是一缕属天之光。既光照自己,促使自己灵命的不断增长,同时也在光照别人,使教会的同工及弟兄姊妹和凡是读过她文章的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益处与灵命的进深。

她的这些随笔文章都是来源于自己的信仰生活,在信仰生活里捕捉弟兄姊妹共同关心的话题,然后加以真理的解释。我不敢说她的每一个观点都符合圣经真理,但我敢说,她每一篇文章的观点,几乎找不到背离基督徒共同认定的基要真理的观点。这同时印证了她对圣经真理的把握程度是深厚的。我不知道别人,对我而言却是望尘莫及的。她在解读信仰生活时,既大胆又思维缜密,显出特色的是《我信基督,不是教徒》和四篇论《基督徒的人味儿》等文章。她的话语表现方式朴实无华,如同与朋友聊天一样,亲近而质朴,很少有居高临下般的说教式的语言。这可能与她是一位女人有关,但我这么说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的,而实际上展现出的正是主耶稣教导我们的那种谦卑的姿态。就是应该写得犀利的文章,在她的笔下也显得非常的柔和,比如《教会不是商业系统》等文章。她的随笔题材涉及的范围极为广阔,不仅有教会里的信仰生活,也囊括了教会外的信仰生活,不仅有婚姻和家庭,也延及社会与人生。

有一首《主啊,陶造我》的歌,其中有这么几句歌词:“你是陶匠,我是泥土,陶造我,塑造我,更像你。你是陶匠,我是泥土,陶造我,塑造我,更像你。塑造我,成为你器皿,使我永远不离开你,塑造我成为你器皿,使我永远不离开你。”一位作家,尤其是类似周雁羽姊妹这样的牧师作家,其写作的过程就是被主陶造被主使用的过程。她就是被主陶造出的一个器皿。

而今,宗教政策的愈加宽松,促进了基督信仰的迅猛发展,很多作家、学者以及科学家相继被主拣选,使得“文化”基督徒越来越多,加之基督教网站的建立和发展,恰与这个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的趋势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遇合。于是,我们可以从很多基督教网站阅读到一些关于基督信仰的随笔和散文,尤其可以读到很多基督徒作家写的一些有关信仰的随笔散文,论其创作质量绝不逊色于俗世之作,论其内蕴闪烁出的思想之火焰,灵性之光彩,远胜于俗世之作。这不仅打破了中国唯有一家《天风》基督徒杂志的尴尬局面,更在中国的文化界开辟了一条自新之路,即信仰之路。这给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不仅净化了社会的腐败和污浊之气,更濡染和影响了很多文化人,促使很多文化人因受到了这些文章的影响和熏陶而走进基督信仰的大门。

这是我们信仰的主赐予我们的一个巨大的恩典,我们感谢神。

而周雁羽姊妹的《仰望》和《守望》的出版,正是从这方面所做的一个探索,对传扬主的福音,对基督信仰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现在的创作状况来看,虽然基督信仰的随笔散文的发展还处在十分微弱的阶段,但这点点星火,必然有一天会形成巨大的一轮火炬而光耀中国。为此,我们愿意跪在我们的主前,向祂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