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出埃及记 17:8-16
“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 - 出 17:11
神拯救以色列民离开埃及,藉此向以色列民清楚表明,祂与这些百姓的关系是基于对他们的爱。当时的外邦人相信,他们必须以献祭和敬拜的仪式才能取悦神。然而,这位真神却主动藉着供应看顾祂的子民,来彰显祂的爱。一切都是本乎祂白白的恩典。
今天这段出埃及记的经文中,神再一次清楚地向以色列民表明祂的爱。每当摩西的手被举起,神的祝福便临到,帮助他们战胜残暴的亚玛力人。
当摩西的手下垂时,胜利的祝福也便离开他们,转而是亚玛力人取得胜利。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用摩西的手来定胜负呢?
神这是在教导以色列民,要建立与祂的良好关系。他们既然是神所挚爱的选民,那么,只要在任何一件小事上服从神,祂都会大大地祝福他们。换句话说,神乐意把极大的祝福赐给祂选召的百姓。
今天,神也同样的提醒我们,祂乐意赐福祂的百姓。祂要我们知道,我们的平安和成功都是从祂而来。我们兴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我们努力的成果,乃是上帝信实的恩典。
祷告
主啊,祢爱我,不在于我有什么能力才华。祢不单救赎我脱离罪和死亡,更不断地赐下福气给我。感谢祢的大爱!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今天经文: 出埃及记 17:8-16
8那时,亚玛力人来在利非订,和以色列人争战。
9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明天我手里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顶上。”
10于是约书亚照着摩西对他所说的话行,和亚玛力人争战。摩西、亚伦,与户珥都上了山顶。
11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
12但摩西的手发沉,他们就搬石头来,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亚伦与户珥扶着他的手,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他的手就稳住,直到日落的时候。
13约书亚用刀杀了亚玛力王和他的百姓。
14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你要将这话写在书上作纪念,又念给约书亚听。”
15摩西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尼西”,
16又说:“耶和华已经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
-------------------------------
转载自<<每日箴言>>
-------------------------------
标 题:4月28日
经 节:他们的职任是...每日早晚,站立称谢赞美耶和华。(历代志上二十三章28,30节)
今天我听见蓝知更鸟在田园为春光明媚欢呼,
我的心回到多年前的昔日,
便跪在圣子面前祈求。
圣子啊,求你还给我往日的欢笑;
给我愉悦自由的灵,
那昔日曾一路陪伴在我身旁的灵。
祂没有看着我,但从祂眼神,
我了解到祂的回答,
「喜乐并未滞留在往日里,它就在你眼前。」
「紧紧抓住每天的欢乐,
因为欢乐使孩童踊跃,
且使每条溪流与每只鸟儿,
都向着你唱出神所赐下的喜乐。 」
喜乐犹如飘扬在大君王城堡上的旗帜!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奔向日出》
-------------------------
标 题:耶稣是你的门
经 节: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身为基督徒,我们认为神「打开门」是显明祂旨意的其中一个方式。我们要求神巧妙地策划我们的环境,好得着自己认为最好的情况。问题是我们误解门的意义。耶稣说祂是门,与环境毫不相关,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关掉耶稣所开的门(启示录三:8)。如果你已经以活动代替与神的关系,环境会使你的活动陷入混乱。当你的活动受阻,你可能会以为这道门被关闭。然而,基督是你生命之门,祂会指引你去体验祂要你经历的事。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祂。当保罗与西拉在腓立比被打下监狱,他们在希腊事工的门,似乎会在暴力中被紧紧关闭(使徒行传十六:22~24)。然而,他们真实的处境是主为他们开了一扇门,向过去难以接触的监狱囚犯传福音。这位腓立比狱卒和他的全家,成为腓立比新教会的重要核心份子。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一扇门关了;从神的角度来看,却是保罗与西拉正确地在神要他们去的地方传福音。当人们敌对我们,我们可能会变得失去勇气,或者是担心其他人会怎么对付我们。我们可能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完成自己认为神所交付的使命。这显露出我们并不是真的相信耶稣是生命的门。如果真的相信,我们会确信自己借着基督,可以完成所有祂交付的使命。
--------------------------
转载自《每日经历神》
--------------------------
标 题: 4 月 28 日
经 节:『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救他们,就是迦勒兄弟……俄陀聂。耶和华的灵降在他的身上。 』(士三章九节,十节)
神一直在预备祂的勇士;等到时期满了,祂就把他们放在适当的地位上,世界就要惊异,不知他们从何而来。
亲爱的,让圣灵用各种不同的方1法栈来预备你罢;一等到宋了一步手续毕,神就要安放你在适当的位置上。
有一天要来,像俄陀聂一样,我们也将坐在宝座上与基督一同掌权,管辖列国。可是在那荣耀的日子以前,我们必须让神预备我们,犹如神在古珊利萨田的苛政之下预备俄陀聂。神在地上预备一个俄陀聂,在天上就预备一个宝座。 --信宣
每一个人必须先经过患难的隧道,煞后才能走上胜利的大道。
--------------------------
转载自考门夫人之《荒漠甘泉》
--------------------------
God Our Helper
至于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榄树,我永永远远倚靠神的慈爱。
——诗 52:8
I am like a sheltered olive tree protected by the Lord himself. I trust in the mercy of God forever and ever.
—Psalm 52:8 (TLB)
打开圣经可以看到令人震惊的故事,人们在不信神的环境中,靠着神的同在和帮助,在那个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约瑟在埃及的时候,他所处的环境中充满罪和诱惑,约瑟主人的妻引诱他,污蔑他,将他下在监里,即使面临这样的处境他仍然相信神,寻求神的旨意。如今他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使信神的人心里充满力量。
Turn to your Bible and read the wonderful stories of men who were alone in godless surroundings but who, by the help and presence of the living God, made a marvelous contribution to their own times. Joseph was surrounded by sin and intrigue in Egypt. His master’s wife tried to seduce him. He was tested by imprisonment, but through it all he trusted in God and sought to know and do His will; and he stands today as a wonderful example of the keeping and strengthening power of God in the heart of a man who believed in Him.
今日祷告
慈爱的主,在困境中,我寻求你的帮助,你就在那里!
Prayer for the day
In the dark days, I will put out my hand and You, loving Lord, will be there.
---------------------------------
转载自《葛培理》
---------------------------------
时间证人
摘自《天人灵修》苏佐扬牧师短讲集
----------------------------
信仰问答/葛培理(信仰生活103)
答:神当然不希望看到你不快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辞职,也不意味着神要通过辞职来改变你的处境。毕竟,辞职后如果你长时间找不到工作,难道不是更加伤心吗?
你要明白,当我们面对难困难和不幸时,并不意味着神想要改变我们的状况。不错,有时候他会改变我们的状况,但并不总是这样,你要清楚这点。或许他更想改变我们自身,给我们耐心和力量去面对困难,换言之,逃避问题不是神的旨意。
我常常联想到使徒保罗,他不愿停止传扬福音,多次被下在监里。毫无疑问,如果可以选择,他也想要自由;但是他转向神,求神给他力量去应对困境。在狱中它宣称“我靠着那加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
敞开心扉,把生活全然向神交托,凡事寻求他的旨意。在你所做的事上充满信心,求神天天加给你力量。
-----------------------------
转载自《喜乐的心》
-----------------------------
腓立比书4∶6
也许你在信心上有挣扎,今天神就要对你说∶“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麽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马太福音18∶19)。把你的信心与别人的信心连结起来,在神的宝座前倍增其果效,齐心就能成事。假如某人请你为他代祷,你亦要谨慎回答,不要只在口头上答应,更要以行动配合!圣经是给世人的,不独是给你一人的!神也在圣经里训示我们要互相代祷,彼此鼓励和分忧。
黃瑞西牧師
你的言语低低微微出于尘埃。 (赛29:4)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因谏迎佛骨,宪宗大怒要判他死刑,幸好宰相斐度救了他,宪宗才判到他到潮州去做刺史的官。他到任之后,便到民间去追问人民的疾苦,他听说鳄鱼聚在恶溪,不时伤害人畜,害得老百姓们不能够安居乐业。于是韩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派部下们带着一只猪和一只羊,投进恶溪的潭水里,去让鳄鱼们吃个痛快,然后又限令它们至迟在一星期的时间内,要全部迁到南面的大海里去生活,如果不听从的话,就要挑选精明干练的射手,用犀利有毒的箭把它们全部杀光。
「祭鳄鱼文」中有「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的句子,后来的人??就引用「低首下心」这句话,来比喻向人低头,陪小心,听人家的命令。就是屈服在权威的下面。
【灵训】
在耶稣受魔鬼的试探中,「魔鬼带祂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祂看,对祂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耶稣说,撒但退去罢。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太4:8–10)
这就是撒但常用的伎俩,只要向它低首下心,它就答应给你一点甜头吃。许多愚昧的信徒常常经不起引诱,结果是先甜后苦,悔恨不已!基督徒处世原则,最要紧的是能分辨谁是值得我们屈服的,如果他的权柄不是神而来的,不必惧怕其威胁,不须低首下心。主耶稣说:「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保罗也说,我们只须在父面前屈膝,因为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从他得名。 (弗3:14)
---------------------------
摘自《成语灵训》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Margaret Mackay, 1820 – 1887
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
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 (帖前 4:14)
保罗在帖前4:13 也是说,「论到睡了的人……」。徒7:60 说到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结果也是睡了。今天我们每一个重生得救神的儿女,在走完世途后都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因为有一天,我们都要复活的。
「死」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似乎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失去了世上一切的享受与宴乐,故感到悲恸无望。然 而「死」对于基督徒却有益处(腓1:21),它使我们息了世上的劳苦,安息主怀中,享受属天福乐,是荣耀的盼望。
这首「睡主怀中歌」的作者是苏格兰长老会一位女信徒Margaret Mackay。 1820 年生于Inverness,1887 年逝世,享年67 岁。其所著诗文颇多,丈夫是国陆军里一位有名的将官,此诗写作背景如下。
某次,与友人驾马车前往Devonshire 野外散步,路过Pennycross 礼拜堂,见里面之庭院极别致,于是立刻停车入内观赏。该院内前面是墓园,坟墓周围有青翠的花树,因此极为清幽恬静,她们就在园中来回徘徊,当她走到一座坟墓前,发现墓碑上刻着:「在主睡了的人」几个字,这种幽静之环境与触目的字句,便成为作者写这诗的灵感。
此诗最早于1832 年爱丁堡的The Amethyst 年刊内发表,适合用于安息礼拜。
2. 睡主怀中何等平安,醒来定能蒙福无边,救主权能彰显之日,再无忧愁祸患艰难。
3. 睡主怀中虽离亲族,醒后相逢更加欢乐,睡主怀中无穷清福,从未有人醒来哀哭。
摘自《岁首到年终》美国荣主出版社出版
---------------------------
不要忧愁
李道生
世上的一切享受,伊士曼先生都享受尽了。他虽然什么都有,却只少了一件,那就是心中没有上帝的信仰,没有耶稣的同在,没有主耶稣,就没有平安。别人看他是富有的,他的内心却是十分忧愁、痛苦;他所住的是豪华别墅,可是昼夜失眠,因此忧愁更加厉害,无法排除。最后他想藉著环游世界,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安乐的地方,来解除他的苦闷。结果世界是游遍了,愁苦反而更加沉重起来,于是他由失望而灰心,由灰心而绝望,便寻短见,终于在1932年3月14日上午吞枪投海自杀了。
我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寒暑而已,转瞬就要过去。诗人李太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天地之间就好像是万物的旅馆,我们人不过是寄居的客旅,这样虚浮无定的人生,很快就要和这世界分别,好像作梦一样,就算是欢乐,究竟还能有多少时候呢?李白把人生的光景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世界上一切的物质条件、丰富的财宝、美好的环境,都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内心需要;也不能填补人生的空虚和苦闷,万事万物都在改变,转眼成空,如云烟消散。
如今我们所盼望的不是在这地上,乃是天上,因为主耶稣基督曾经给我们这样的承诺,主说:「你们心裡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们也在那裡。」(约翰福音十四章1至3节)主叫我们不要忧愁,因为这样的忧愁会使人悲观、失望、自寻苦恼,以至绝望,而落到如同乔治.伊士曼这个大财主的光景一样,最后只有以死了此一生。
耶稣基督是一位从死裡复活的生命之主,是上帝的独生儿子。耶稣来世上拯救世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从此接受耶稣做救主的人就不再忧愁了;三天以后,耶稣复活了。祂复活升天以后,为我们预备了住处,就是那在天上美好而永久的居所,那裡是更美的家乡。到了世界的末日,耶稣还要再来,接我们到天家与祂同住,有了这样盼望的人生,在世上就没有空虚和失望,不再忧愁和挂虑了。
朋友,你也渴望拥有不再忧愁的生命吗?你现在就可以得到。你只要向神祷告:「天父,谢谢你派耶稣来作我的救主,我愿意接受耶稣的救恩,邀请耶稣住在我心裡,做我生命的主。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阿门的意思是诚心所愿)
---------------------------
转载自《生命探索》
-------------------------------
转载自《清晨甘露》司布真
「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林前12:18)
请你告诉我,身上哪一个肢体是更好的?是手呢?是脚呢?当你思想到这个问题时,你会无从比较,因为各肢体的功用不同,而又同样的不可或缺,然而有许多信徒,竟轻看神对他个人的呼召,当他们不能成为他们所钦羡的那肢体的时候,他们就放弃了他们在身体上作肢体的地位。这种情形,就是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廿五章所描述,那些仆人们凭才干领银的比喻。在这比喻里,有人领五千,另有人领二千,但整个比喻的重点系于那个领一千的。这里的危机乃是:那领一千银子的弟兄,将他的恩赐埋藏起来。他或者自问:「我既然不能在身体里占一个显著的地位,那么占不占其他地位又有什么要紧呢?」请你记得,这是绝对要紧的!因为这比喻教训我们,如果二千能另赚二千成为四千,那么一千也能成为二千的。我们就是借着这样运用属灵的功能,才会发现生命。因着那领一千银子的肢体将恩赐扣住了,教会的生命就受到拦阻并且贫乏下去。
《竭诚为主》4月27日
你要什么?
你为自己图谋大事么?(耶四十五5)
你是否正为自己图谋大事?你不是求成为一个伟人,而是为自己向神求大事。神盼望你与他更亲密的关系,过于领受他的恩赐,他要你认识他。大事是偶发的,会来也会去;神从来不会给我们一些偶然的东西。其实,与神建立正常的关系是最容易不过的,除非我们所要的不是神,而是他所赐的东西。
你若单向神求东西,那末在撇下一切归神的路上,你还未踏上第一步,你不过是照着自己的意思去作基督徒。[我曾经求神给我圣灵,但他并没有给我预期的平安与安息。]神马上就会指出原因——你根本不是寻求主,只是为自己有所图谋。耶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你要的可以向神求,但是你所求的若不对,就得不着。当你与神亲近,就不再是求东西了。[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那么为何还要求呢?这是要你们更认识他吧。
你为自己图谋大事么?[神啊,求你以圣灵给我施洗。]神若不应允,乃是由于你尚未完全归顺他,你还有些事不肯做的。你肯不肯扪心自问:你向神所求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些?神总是为了最终的完美,而不顾现今暂时的好处。他不会只令你现今快乐幸福,而是为那最终的完美而作工——[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
祈祷◆
主啊,当我今天向你发声,愿你的亮光和恩典临到我们。愿我们[凡事尊荣我们救主神的道]。
《灵命日粮》4月28日
无声胜有声
读经: 约伯记2章
金句: 「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约伯记2章13节)
对于约伯的痛苦,三个朋友愚钝的回应常备受批评。他们初见约伯时,默默地与约伯同坐七天七夜,然后才开口说话。后来的事表明,那段他们与约伯同坐的时间才最为宝贵。
对于痛苦中的人,我的直觉反应是保持距离。谁知道他们想不想谈论心中的痛苦?他们想得安慰,还是希望鼓励?我去看望他们,会有什么帮助吗?
坎波罗(Tony Campolo)说,他有一次参加丧礼时,走错了地方。他走进大厅,看到一具老人的尸体,只有他的遗孀一个人在那里吊丧。她看起来是那么孤单,以致坎波罗决定留下来参加葬礼。他甚至与她一同驱车前往墓地。
葬礼结束时,坎波罗终于承认他并不认识她的丈夫。 「我猜也是。」寡妇感激地说:「但那并不重要,你绝对想不到你在这里对我意味着什么!」
遭受痛苦的人,往往最能记得安静的、不自以为是的人。那些人就是有需要时能出现、愿意倾听、不会一直看手表、能给人一个拥抱、一点触摸,或是与人一同哭泣的。总而言之,他们就是能伸出援手、不自以为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 PY
空洞理论都无用;
沉默姿态最宝贵,
来自同担痛苦心。
许多时候,无声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安慰。
灵修单元:亲爱的
标 题:4月28日
经节:“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启示录一5)
亲爱的弟兄姊妹:
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多马不信,耶稣伸出祂钉痕的手,让多马摸。圣经记载关于耶稣受伤、流血的地方有七次:
本书 是撒母耳记的延续,记录王国在大卫、所罗门的全盛期至沦落到王国分裂、最后灭亡的历史,是从与神立约的角度来描述;国家与君王的福祉,端视他们是否忠心遵行记载于摩西之约上的义务。
转载自《读经日引》
-------------------------
活水
对所多玛和蛾摩拉,要作最后一次的试验。于是天使到了那里,住在罗得家中;他们吃了晚饭还未睡觉,城中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叫罗得把客人交出来,要任意妄为;罗得见势派甚凶,就想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交出来代替那天使,他们不肯,还要把罗得一同害了;他们的罪大恶极完全彰显于外,所以这二城被毁灭是公义的。
每一个世代都是如此,罪恶彰显之后,刑罚就来到了。所以信徒当在罪恶的世代中保守自己,最好能象亚伯拉罕不进入所多玛,即或不得已而必须住在所多玛,也不能和人一同犯罪;虽然有时因不肯犯罪而受苦,但神的使者要四围安营保护我们,象天使保护罗得一样。
「不义的,叫他仍旧 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二十二11至12)
------------------------------
要明白主话语的奇妙,需要主所赐的悟性,只有创造我们的主,能使我们穷理尽性、受啟迪,更深认识祂。「祢的手製造我,建立我;求祢赐我悟性,可以学习祢的命令。敬畏祢的人见我,就要欢喜;因我仰望祢的话。耶和华阿!我知道祢的判语是公义的;祢使我受苦,是以诚实待我。求祢照著应许僕人的话,以慈爱安慰我。愿祢的慈悲临到我,使我存活;因祢的律法是我所喜爱的。愿骄傲人蒙羞;因為他们无理地倾覆我;但我要思想祢的训词。愿敬畏祢的人归向我,他们就知道祢的法度。愿我的心在祢的律例上完全,使我不至蒙羞。」(诗一一九73~80)信徒在研读主的话时,要祈求圣灵的光照和啟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完全了解祂的话。天路客阿,当等候在主面前,恳求圣灵赐下悟性(understanding),来仰望、喜爱、思想、遵行主的话,使我们能活在主的话语中,行完主的旨意。
默想
2.「祢的手製造我,建立我;求祢赐我悟性,可以学习祢的命令。」(诗一一九73)要明白主的话,需要主所赐的悟性,我们是祂创造建立的,若不是祂的慈悲和怜悯,人类、万物一刻都不得存活。信徒当喜爱主的话,因為那是我们生命的活泉。主儿女的灵命,靠赖主的话语喂养。让我们渴慕、喜爱祂的话,天天活在祂的旨意中。
等候的金言
等候的应许
2.我受苦是与我有益,為要使我学习祢的律例。祢口中的训言,与我有益,胜於千万的金银。(诗一一九71~72)
3.求祢照著应许僕人的话,以慈爱安慰我。愿祢的慈悲临到我,使我存活,因祢的律法是我所喜爱的。(诗一一九76~77)
等候中的祷告
------------------------------
载自<<读经日程>>
------------------------------
1以色列的全会眾都聚集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裡,那地已经被他们制伏了。2以色列人中其餘的七个支派还没有分给他们地业。3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耶和华 — 你们列祖的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4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我要打发他们去,他们就要起身走遍那地,按著各支派应得的地业写明(或译:画图),就回到我这裡来。5他们要将地分做七分;犹大仍在南方,住在他的境内。约瑟家仍在北方,住在他的境内。6你们要将地分做七分,写明了拿到我这裡来。我要在耶和华 — 我们神面前,為你们拈鬮。7利未人在你们中间没有分,因為供耶和华祭司的职任就是他们的產业。迦得支派、吕便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在约旦河东得了地业,就是耶和华僕人摩西所给他们的。」8划地势的人起身去的时候,约书亚嘱咐他们说:「你们去走遍那地,划明地势,就回到我这裡来。我要在示罗这裡,耶和华面前,為你们拈鬮。」9他们就去了,走遍那地,按著城邑分作七分,写在册子上,回到示罗营中见约书亚。10约书亚就在示罗,耶和华面前,為他们拈鬮。约书亚在那裡,按著以色列人的支派,将地分给他们。
约既已站在应许地,何以约书亚还要他们走遍那地,才能分给他们地业?
我们的经验是从争战而来,而非从回顾而来。」
穆约翰
作為领袖的约书亚却明白分配地域是当前的急务,因这是应许之内的范畴。惟独每支派都清晰有了自己的地域,看清楚自己的形势,晓得如何拓展,如何进取……,这才真正进入安息。所以他抵不住要出面推行这事,「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约书亚要使他们继续為得应许地而奋斗、出力,好能亲领苦尽甘来的安息。
弟兄姊妹,在属灵的争战上,我们都很容易掉入百姓的问题,就是稍為安顿,便会放下争战的精神;稍一平安,就拒绝再有挣扎。然撒但就常藉这些机会再反击,叫我们落败。愿我们像约书亚一样,有一颗与别不同的心志,无论在甚麼日子,都抱著儆醒、奋战到底的精神,為神打美好的仗!
转载自《生命福音事工》
------------------------------
--------------------------
摘自《365天谈情说爱》陈钧陶著
--------------------------